卖房的也玩人脸识别一套房可能多花30万?

近期,一则带头亏看房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还有字幕,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

导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就是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

据业内人士透露,基本上知名开发商的楼盘百分之八十都装有人脸识别系统

只要是沙盘等公共区域、天花板、角落,一个个不起眼的摄像头,都能够在悄无声息之间抓取、存储看房者的面部特征

售楼部这项黑科技的流行,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治安防范,更多的是为了锁定客户,更准确的说是为了在后期的下定环节精准区分客户来源

如果购房者是看了房企的宣传前来买房,这叫做自然到访客户,说明房企的营销费没有白花

如果购房者

被渠道中介带上门就属于渠道客户,房企要给予中介一定的好处费,也就是提成佣金

确定客户来源则是为了判定动辄几万的佣金在归哪个分销渠道,这涉及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这些年因为客户划定佣金分配的是渠道,开发商之间扯皮的事不在少数

人脸识别就是为了帮助房企判断某个购房者是什么类型,是谁的客户用金应该发给谁

识别的过程基本是这样的,摄像头拍下的人脸会在数据库中以特征模板形式储存,客户下定金的时候,其人脸特征会在售楼部数据库中搜索匹配,几秒钟时间,这个客户之前是否到访,是谁在看一清二楚

技术作证节用分钱基本不再有争议

坦言因为技术的成熟普及,人脸识别系统的价格也开始便宜到烂大街,一套系统大概一年也就五六万左右,对开发商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不管多便宜,这东西确实很厉害

如今市场商业化使用的系统准确率普遍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技术还在不停的进化

以深圳云客为例,该公司在其官网宣称,云客和华为团队从数据、人脸特征以及场景迁移等多重维度对人脸识别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升级后的模型大大提高了渠道风控戴口罩人脸图片的建模成功率逼近了常规不带口罩水平

在上万数量级的干扰数据下,用戴口罩抓拍照搜索不戴口罩的抓拍照命中率高达到百分之九十

用渠道封控识别案场,戴口罩客户人脸识别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某项目近一个月来的两百多组客户,基本都是佩戴口罩倒放,但是识别率仍然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点六

所以就算戴口罩包裹的只露出眼睛和眉毛,一样逃不过摄像头的火眼金睛

在房地产从业者看来,人脸识别自然好处多多,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中却暗藏猫腻

一般人对人脸识别这类的高科技运用,大概都是一种用就用了的无所谓态度

不过当人脸识别和购房优惠挂钩,一张脸算下来有好几十万的折扣时,恐怕没几个人能再淡定了吧

在去年底,就有媒体称某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购房优惠,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到

市场下单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三十万元

但购房者必须是第一次造访,或者说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

同一套房屋,消费者从不同渠道购入,差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货比三家本是人之常情,但房企用上人脸识别之后,就等于将消费者一拍定终身,前面戴头盔看房的极端案例也是由此而来

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晓人脸识别的存在,其实擅自获取公民的私人信息是侵权行为

也就是说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是不合法的

今年十月一日,国内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

规范提到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

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售楼处的这种无感抓拍的人脸识别明显是违法行为,相当于在无形中盗取了客户的脸

不仅如此,还把客户作为资源分析并保存了客户的个人信息,而一旦泄露后患无穷

但是目前法律对人脸信息的抓取与识别并没有专门规定,例如说对于非法人脸识别是否予以罚款或取缔经营资格,以及销毁资料不予销毁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空白导致了人脸吃瘪,使用的无所顾忌

目前被人脸识别的市民只能以侵权责任法来维权,起诉对方侵犯肖像权、个人信息等要求停止期

全销毁数据、赔偿损失等,但在实践中根本做不到,因为连被拍摄的视频都看不到,可以起诉,而且诉讼的成本很高,一般的人并无此动机

换言之,民事救济的途径还达不到维权以及制裁滥用人脸识别的目的

如今悄无声息的人脸识别实际上还只是销售利益的分配确认,开发商通过数据识别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和当下流行的大数据杀熟可谓异曲同工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数据就是信息时代的石油,农业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产,政治斗争是为了控制土地,部落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

到了工业时代,机器和工厂等生产资料的重要性超过土地

政治斗争,国与国之间的斗争

是为了控制生产资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石油成了最重要的资产政治斗争,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是为了控制石油

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政治斗争

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将围绕争夺数据展开

目前世界正处于巨大革命的交汇之中,一方面,生物学家正在揭开人体的种种奥秘,特别是大脑和人类感受方面的秘密;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让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能力

也许在更远的将来,生物传感器将植入人们的大脑和身体,无时无刻的向智能机器传输有关人们的一切数据

掌握数据和算力的企业和政府将更容易了解大众,操纵大众,为人们做出决定

有史以来,政治人物

依赖的就是了解操纵人类情绪的能力,这是他们动员大众的武器

他们发表演说,激起人们的恐惧和仇恨,有人就被送进集中营,他们发推文激起人们的恐惧和仇恨,有人就上街殴打他人

人们的喜怒哀乐是政治的玩物,现在有了数据核算力,政治人物这种操纵人类的能力等于增强了无数倍,人们无处可逃

以前如果对政治人物不满,只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表露出来,危险总是可控的

然而当大脑被植入芯片后,思想就完全暴露了

当看到一个政客的标语,尽管没有任何反感、愤怒的表现,然而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升,数据传输上去时,他们就知道这个人的真正的想法

当然政府的钱

失控目前还没到这个程度,不过也已经相当厉害了

早在二零一七年,有国外记者想要挑战中国的天网识别系统,仅仅潜逃七分钟,却被中国警方抓获

而在央视的纪录片也展示过这个天网工程,纪录片中提到,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镜头超过两千万个

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实施检测识别系统,可以通过路上的摄像头识别行人的衣着、性别、年龄等各种信息,可以实时捕捉行人的相貌,同时与数据库中的指定人物信息进行匹配,进行识别追踪

按照技术进化的轨迹以后,人脸识别可能很快就会升级,变成人眼识别、动作识别、肢体识别等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安全成为

关系各国的政治经济的核心议题,也是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开始

数据的归属问题很可能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

得数据者得天下,有关我们的数据是属于我们自己,还是属于各个公司,还是各国政府,还是全人类呢?在此之前,个人、企业、政府、国家这些潜在的数据所有者之间争夺数据的冲突将持续不断,数据的战争也将是未来最重要的战争

平均分 / 5. 计票:

亲,给视频评个分吧~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卖房的也玩人脸识别一套房可能多花30万?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